打造新技术新产品“试验场” 我国加快22类场景培育和开


亚游平台网   时间:2025-11-17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实施意见明确了5方面22类场景培育和开放重点领域,涵盖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新赛道,以及制造业、交通运输等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业态。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这是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


  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


  据了解,场景是源于影视领域的一个概念,近年来被引入到了经济、社会、科技和产业等领域,可以理解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创新性应用的具体情境。如第十五届全运会的开幕式首次采用了“高可靠市电+新型储能在线”主供方案,性能优异、运行稳定,不再使用大型柴油机微网主供,为大型赛事保供电开辟新路,这就是重大活动对新技术应用的场景。


  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完备的产业体系、巨大的人口规模,带来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场景已经成为关键的创新资源。李春临表示,此次制定出台实施意见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场景培育和开放这种新方式,发挥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拓宽拓深市场准入,畅通要素自由流动,优化新业态新领域的发展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打造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场”、新兴产业发展的“加速器”、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试金石”,加快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和发展,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加快形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实施意见明确了场景培育和开放的主要领域,指出了场景开放的主要路径,提出了促进场景开放和公平高效配置的主要举措,强化了场景培育和开放的政策支持。


  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场景培育方面,围绕中央企业深度参与的重点行业、领域,国务院国资委组织企业以场景和应用赋能产业链创新链关键环节。中央企业190个中试验证平台面向社会累计提供超过400项中试服务,强化创新成果转化的场景供给。同时,深化 AI+场景建设,中央企业累计布局了800多个应用场景。


  推动跨行业跨领域融合


  新场景的大规模应用离不开前沿技术的驱动,前沿技术突破及其成果转化会不断催生出新领域新赛道的应用场景,支撑应用场景的优化,推动场景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场景的大规模应用,也将为技术攻关指明方向,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实战的“训练场”。科技部高度重视以前沿技术驱动新场景的培育开放和大规模应用,在制定战略规划、出台政策措施、布局重大项目、统筹资源和科技力量、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区域创新等工作中都将其作为重要内容。


  据了解,下一步,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前沿技术突破及其成果转化引领驱动重大场景的培育和开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形成“需求牵引—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的快速迭代创新机制;加快重大前沿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支撑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


  场景对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应用具有重要牵引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速推动多个重点领域应用场景的培育。例如,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方面,将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意见,推动人工智能向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决策、运维服务等各环节延伸,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充分释放人工智能的“倍增”效应。


  进一步完善推广机制


  场景培育开放和新场景大规模应用涉及领域广、部门多,各方分工负责、联动协同是确保实施意见有效落实的关键所在。李春临表示,各行业部门应加快建立支撑场景培育开放的相关政策、标准与细则,夯实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规模化应用的制度基础。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强指导和统筹协调,提出更明确、可执行的工作要求。


  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支持建设一批综合性重大场景、行业领域集成式场景、高价值小切口场景,扩大生产场景、工作场景、生活场景供给,促进应用场景项目化、清单化。围绕国家布局的重点方向、重点领域,结合前沿技术演进规律和产业发展动态情况,分批次推出应用场景项目清单,围绕建设综合性重大场景组织实施若干重大项目,形成新场景“发布—应用—反馈—优化”良性循环,确保场景培育开放和场景资源供给的持续性和适配性。


  李春临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区,认真组织落实实施意见相关工作,分批次推出应用场景项目清单,进一步完善场景培育推广机制,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支持作用,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应用;加强场景培育开放和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等各类创新支持政策的协同衔接,不断总结提炼有借鉴意义的政策举措,在更大范围予以推广。(记者 王琰)


  转自:中国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亚游平台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亚游平台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