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有媒体解读,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之一,将为经济平稳增长注入“强心剂”。
《规划》的发布虽然有稳增长的现实考虑,但发展新兴产业绝不是短期的投资行为,其意义在于通过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慎防走传统产业钢筋水泥投资的老路,只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新兴产业成长规律,将资金引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关键环节,着重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体系,才有可能在更高的技术和水平上长期实现稳增长的目标,并从根本上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握新一轮技术革命机遇,推动重大技术突破,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提高在新一轮国际竞争地位的长期战略任务。
在推进落实《规划》,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有三个方面值得重点关注。
力避政府替代
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应普遍遵循的一个原则是,政府不应该试图替代市场的作用,尤其应避免在项目选择和资源配置上由政府替代市场。
过去在发展传统产业过程中,惯于采用政府投资代替市场投资的方式,且过于追求规模经济效应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结果造成了较大规模的投资浪费,也形成了一大批项目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规划布局中,应充分尊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身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规律,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的作用应该是在市场激励不足的时候,为其提供补充。如建设和完善与新兴产业有关的各种要素市场,充分引导企业和社会投资,让科技和资本有效结合,发展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避免政府替代并不是政府就不作为了,相反,处于培育和成长期的产业更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通过政府部门产业政策的实施、引导和整合资源,调动市场力量,往往会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比如上个世纪的美国在支持互联网和新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美国政府为鼓励研发和创新,给产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宽松的税收等政策环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实力雄厚的资本市场和异常活跃的创业投资的作用,依靠完善市场机制推动并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此外,新兴产业还存在基础设施和产业链配套条件不成熟、相关政策和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政府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规划加以引导、扶持和规范。
力避模仿老路
过去在传统产业发展过程中,基本上走的是基于低人力成本的规模扩张,技术上跟踪、模仿和被动接受技术转移的发展路子。这使我们的制造业因缺乏核心技术,长期被锁定在产业链的低端,并陷入低成本的陷阱。
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一在于,从以往的基于资本和劳动力积累的投资驱动型增长转向基于创新的生产效率提高的增长。新兴产业快速而密集的技术创新为我国突破低端锁定提供了难得机遇。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强调技术创新的驱动,它们是新兴产业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随着新的科技成果、新兴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而出现的新兴行业,是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产业,代表了先进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方向。
当今的世界经济强国无不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美国自不必说,日本战后一直坚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发展路线,实施技术追赶型战略。直到本世纪初,这一路线发生了很大变化,日本政府提出科学技术创造立国战略,不是单纯的技术追赶,而是“增量创新”和“破坏性创新”,创造立国不只限于技术创新,还包括了企业经营创新、公共部门制度创新和个人意识创新。
立足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要注重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也要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只有对创新战略进行系统规划和实施,才有可能在前沿性技术和突破性发现出现时,及时把握。苹果的成功不仅在于通过技术创新给予了良好的用户体验,更在于“终端+渠道+内容”的产业链整合模式创新,以及与软件开发者共同分成的商业模式创新。
到2020年,中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新的驱动力来自于各种形式的创新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过去亚游集团官网的优势是低人力成本带来的红利,未来可能是来自对创新战略进行系统规划和实施产生的创新红利。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亚游平台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