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国内大环境下,中国纺织业劳动力低廉等传统优势正在逐步丧失,亟须进行结构调整。棉花生产也面临人工成本持续上升、机械化水平低、比较效益差、生产出现萎缩的局面,2012年棉花播种面积下降,形势不容乐观。”中国棉花协会会长周声涛日前表示。
中国棉花协会4月最新监测,今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下降9.2%,其中黄河流域下降16.9%,长江流域下降10%,西北内陆新疆棉区略降。“今年棉花的总产量会低于上一个年度,这一点基本已成定局,除非发生特别好的大丰收年景。”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芳说。
今年棉花产业形势较严峻
2011年,在上年度棉花价格创历史高点的刺激之下,全国棉花生产面积和产量双增。但受全球纺织品服装需求不旺等因素影响,中国纺织行业运行出现较大困难,纺织业产值、利润、投资增速全面放缓,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下降,棉制产品出口则出现负增长,棉花市场成交清淡,棉价急剧下跌。为保护棉农利益,稳定棉花市场,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1年9月启动棉花临时收储预案,至今年3月底共收储棉花313万吨,托市作用明显,棉花市场保持了总体稳定。业内反映,如果没有收储政策,产业链各方特别是棉农将遭受巨额损失。
周声涛表示,2012年,在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发展以及国内投资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下行与物价上涨压力并存,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也面临严峻形势。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出口受阻等因素约束下,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利润减少,经营困难。在这种国际国内大环境下,中国纺织业也面临新的挑战,劳动力低廉等传统优势正在逐步丧失,亟须进行结构调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同样,棉花生产也面临人工成本持续上升、机械化水平低、比较效益差、生产出现萎缩的局面。
“近几年,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生产成本特别是人工成本显著增加。据中国棉花协会调查,2011年植棉成本上升了17%,其中人工成本占植棉总成本的58%,植棉比较效益下降,棉农积极性受挫,2012年棉花播种面积下降,形势不容乐观。”周声涛说。
高芳对此做了进一步说明。她说:“我们协会监测2011年度中国平均植棉成本同比上升17%,其中物化劳动成本上升13%,人工成本上升20%。在植棉总成本当中,人工成本占到了58%,而棉花的交售价格同比下降29%,棉农每亩的收益在2011年度下降了62%,这样来看种棉的比较效益就下降了。而在其他的作物当中,粮食由于人工成本占比比较少,另外国家保护比较多,有很多的直补政策,这样算下来效益比棉花好一些。”
棉花供给应主要立足于国内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全国棉花产量660万吨,同比增长10.7%。2011年进口棉配额发放较为充裕,年底受国内外价差拉大影响,进口量大幅飙升,2011年进口棉花336.5万吨,同比增长18.5%。而根据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近日发布的数据,2011/12年度,我国棉花进口占到全球的一半以上,推动当年的世界棉花贸易量增长13%。
从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凭借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棉纺织业成为收益最大的行业之一,我国国内棉花的资源缺口也越来越大。作为全球第一大产棉国,全国棉花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7000万亩上下,年棉花产量在600万吨左右。而国内棉纺织业每年的纺纱用棉均在1000万吨以上,我国棉花缺口常年保持在300万吨左右。2006年,国内棉花供需矛盾达到顶峰,缺口一度达到451万吨。
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纺织服装业出口受阻,纺纱用棉也维持在900万吨以上。东方艾格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11年,我国棉花产量从441万吨增加到660万吨,而消耗量却从502万吨增加到1116万吨,供需差距越来越大,企业开始大量进口棉花。
供需矛盾的巨大差异,自然就会引起棉花的短缺。从2009年至今,每到棉花收获季节,棉价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剧烈震荡,让棉农、棉企无所适从。
周声涛表示,尽管中国棉业和纺织业面临新的困难,但产棉大国、纺织大国的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而棉花也是大宗农产品中单产贡献率最高的农作物,是棉区发展、棉农增收的支柱性产品。中国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同时已形成了棉花产业链,纺织品服装出口保持较强的竞争力。因此,中国棉业应立足于发展棉花生产,立足于国内供给为主,立足于扩展国际竞争力,这不仅是发展本国经济的需要,也是对世界的贡献。
他说,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启动了棉花市场化改革,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已经形成,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已经建立,中国棉业正逐步走向成熟。但毋庸讳言,本世纪以来,中国棉花种植面积最低时6276万亩418万公顷,最高时8540万亩569万公顷,上下浮动2000多万亩,稳定面积的任务还很艰巨。棉花的价格也曾有过大起大落,最高达31000元/吨以上,最低8400元/吨左右。因此,在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亟待建立明确有效的产业扶持政策,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处长张显斌也认为,中国棉花必须主要立足国内生产。他说,我们有强大的内需,十几亿人的用棉需求,如果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第一谁可以给我们供应那么多?第二价格会是什么水平?现在从我们国内需求来看,城乡居民年均衣着消费需求支出这些年每年大概增长15%左右,尽管现在纺织出口不是很好,但是我们看纱的产量,1~4月份基本保持在14.9%的增速。中国棉花生产必须主要立足国内,进口只能作为一种补充,因为我们有强大的内需。保持棉花生产和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是促进棉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所必需的环境。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亚游平台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