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电寒潮来袭,高端化成为了许多企业的过冬良术,可是高端化真是行业万金油么?
过去的一年,白电行业倍感煎熬。自2009年荣登白色家电第一王国后,我国白电诸强一路狂奔后,现在却冷得直打寒战。
2011年,从年初的高预期、年中的迷茫,到年尾众多企业内部调整,一系列动作使得消费者和业内人士倍感忧心。2012年一季度,中国白电市场开局不利,其销量和销售额同比增幅大幅下滑。据奥维咨询AVC监测数据显示,一季度冰箱销售量同比下降17.1%,销售额同比下降11.9%,洗衣机销售量同比下降28.7%,销售额同比下降23.3%。
白电行业增幅普遍放缓,我国白电行业丧失了高歌猛进的形势,一众白电企业的生存发展受到严峻考验。
在行业整体低迷的情况下,有的企业在承受着变革带来的阵痛,也有一些企业实现逆市增长,例如在白色家电上游产业链深入布局的长虹、美的、格力等企业均获得骄人成绩。在真枪实弹的竞争中,我国白电行业的竞争重心势必要向技术驱动、产品高端化转移,谋求长远发展。
寒冬来袭
今年年初白电行业开局不利,库存压力很大。
2011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白电行业在达到近两年抛物线的顶端后进入下行通道,市场陡然生变。奥维咨询白电事业部副总经理韩昱认为:“2011年之前,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下,家电业一片利好,家电下乡打开了家电的农村普及之路,尤其是冰箱获益良多;以旧换新则促进了城市家电产品的更新换代;节能惠民、变频能效等级带动了空调行业产品结构的升级调整。”
但是,随着利好政策的相继退出,前期依靠政策刺激而激发的消费提前透支了市场,家电行业的寒冬悄然而至。
中国电子商会刘超表示,一方面消费者买家电的成本变高将进一步增大白电渠道商的库存量,另一方面,家电下乡成就了一些三、四线品牌的销售,这些品牌没有实力支撑,全靠吃国家政策的应景式销售,以取得短期效益;政策取消后,后期的售后服务跟不上,家电刺激性政策的结束,成为考验企业的一道门槛,白电各条产品线都将迎来行业“洗牌”危机。
“寒冬对有些品牌来讲则是机遇。原因就是其他机体不健康的企业和小品牌出了问题,这个留出来的市场很有可能是大于寒冬影响的市场量,而这个量就给了有技术、有好产品,诚信经营渠道好的品牌。”韩昱说。
何以过冬?
在寒冬来袭之际,长虹、美的、格力等企业则依靠全产业链整合优势取得了优秀的业绩。
例如,长虹在201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20.03亿元,较2010年同期增长24.67%;实现净利润3.23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2.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6亿元,较2010年同期增长38.99%。其中,长虹白电产业对上市公司的贡献功不可没。例如,长虹的冰箱整机销量突破460万台,继续保持行业第一集团军地位;冰箱压缩机销量突破2400万台,继续保持全球第二位;空调销量同比也实现高速增长。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白电行业整体市场萎缩的情况下,长虹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获得了增长。
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副理事长洪仕斌认为家电行业需要从此前的营销驱动、政策驱动转向技术驱动、客户驱动,强调产品本源的技术,并围绕客户需求开发产品。
在种种不利因素下,企业主动变革,产品升级、利润导向、优化成本等主动变革措施成为各个企业危机下的生存发展之道。一向重营销、重规模的白电行业竞争模式向以技术、利润为核心的产品竞争转移,才能顺利度过难捱的冬天。
刘超认为白电企业要从两个方面实现转型,从而实现技术核心化、产品智能化,这样才能顺利度过低潮期。一种是从规模化的运营向集约化的运营转变,通过引进管理方面更好的系统、集团内部对于管理的创新来提高产品的盈利空间,增加产品附加值。从管理入手,提高产品的生产率,相对来说也降低了成本。
“另一种转型是很多家电企业看到如果一味地打价格战很难盈利,也会给经销商带来很大压力,所以很多企业例如长虹、美的在引进高端技术、增加研发投入,开拓新产品,把原有产品升级换代增加科技含量。”刘超说。
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认为,目前白电行业的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领域,而包括变频空调、节能环保冰箱等在内的中高端产品依然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
2011年国内家电市场高性能、高能效大容量的家电产品急速上升。根据国美电器卖场销售统计结果显示,2011年,三门、多门冰箱等是消费者热衷于问询和偏向购买的冰箱产品,国美三门冰箱份额占比提升了13%,多门冰箱销售额占比提升了3%。这充分说明了高端白电市场正在呈上升趋势。
由此可见,对于已经习惯被政策扶持的白电企业来说,以技术升级推动产品结构升级将是白电企业自救的最佳途径。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亚游平台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