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泡菜申遗带来的思考


时间:2012-05-18





  六月“乌拉拉,路啦啦,哈珠乌啦……”每当哼起韩国长篇连续剧《大长今》里的这首经典的主题曲时,人们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各式各样的韩国料理,尤其是被视为韩国饮食文化“国粹”的韩国泡菜。泡菜对于韩国人来讲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一种文化力量。今年2月,韩国文物厅计划将“泡菜和泡菜文化”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人类无形遗产名录,并向广大民众发起投票。4月,在中国上海召开的第44届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上,韩国食品医药安全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韩国产的大白菜英文名称由中国白菜(ChineseCab鄄bage)改名为泡菜白菜(Kimchicab鄄bage)。


  纵然此类关于泡菜的新闻受到各方争议,但笔者认为,韩国这种对本国文化保护的重视度和对文化传播的敏锐性十分值得国人思考和借鉴。


  其实,在韩国泡菜文化里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身影。我国《诗经》里就出现过“菹”字,意为酸菜。而后,我国的酸菜传入韩国,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韩国泡菜。当韩国计划把“泡菜和泡菜文化”申遗后,在我国引起一片争议声,这不禁令人想起了几年前韩国的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的事情。


  众所周知,端午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但如今,在我国许多城市里,关于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民族形式却销声匿迹。而相比之下,韩国江陵市每年都要举行历时长达一个月之久的端午祭历,完整地保存了韩国传统祭祀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其中,官奴假面具传承了韩国传统巫术表演艺术的精髓,这也是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的重要因素。对于韩国人对历史与文化的重视,国人是否也应反思如何将我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文化保护,立法先行。笔者认为,要保护我国文化遗产,不仅需要研究文化本身,更需要建立完善的文化保护制度。在这点上,韩国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早在上世纪60年代,在一批民俗文化学者的倡导和参与下,韩国就出台了文化遗产保护法。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韩国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并引导全民参与保护活动,并成功地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的生产化、商品化结合起来。


  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法规体系不断健全。2011年6月,我国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为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有力保障。笔者认为,与其对韩国端午节、泡菜申遗感到愤愤不平,不如以自身行动,在各个方面对传统文化进行有力的保护,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我们一代代人中得到传承与发扬。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亚游平台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亚游平台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