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配业“破茧成蝶”正当时


作者:程卫宾    时间:2012-05-17





  2012年,造船“寒流”加剧来袭,无论是新船接单量、手持订单量,还是船价等一系列数据都显得较为悲观,且业界对未来市场走势的预期也不乐观……造船市场的变化以及一系列国际新规范、新技术带来的节能环保等新要求,对船舶配套业提出了巨大的考验。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船配企业应该如何求生存、求发展?业界专家表示,船配企业应坚定信心,奋发图强,关键要拿出切实有效的行动来突破困境。


  加速调整业务结构


  根据业界的市场调查报告,全球海工装备市场需求规模不断扩大,并带动海工配套设备市场需求迅速增加。当前,大型船企正在加速调整业务结构,向海工领域转型,但我国众多中小船配企业的产品研发仍停留在船配设备这一领域。因此,他们转型的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


  “在技术方面,海工装备的要求高于普通船舶,船配企业只有提前做好准备,突破技术障碍,并满足海工的规范要求,才能进入这一领域。”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认为,要占领海工配套设备市场,船配企业必须将研究海工技术规范、研制适应海工需求的配套设备、加快业务结构调整等工作作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他表示,目前,海工市场相对比较平稳,预计“十二五”的市场比“十一五”更大。因此,海工配套应成为船配企业拓展业务的一个重要方向。


  王锦连指出,海工配套覆盖的范围比较广泛,一些专业配套设备与普通船舶的配套设备差别较大,船配企业研制这些设备的难度也较大,但这些障碍并非不能逾越,因为二者的专业相近。事实上,目前有不少企业成功利用陆上技术向海工业务转型,这与船舶通用设备企业转型海工是一样的道理,关键是企业要熟悉和满足海工规范。


  绿色技术将成市场热点


  目前,国内船配企业数量众多,但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这种不完善的产业结构阻碍了国内船配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业内人士认为,一批国际海事新规正式生效,使船配企业发展面临绿色技术挑战,但海事新规也将催生船配业的新市场,绿色技术将成为市场热点。因此,绿色船配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将迎来新高潮。


  王锦连指出,重复进行低水平研发已没有意义,必须跟上世界造船发展新趋势,“起点要高,要研发能满足今后5-10年甚至更长时间新规范要求的技术。”他表示,尽管目前不少新规范还没有正式实施,但多数船东在订船、订设备时就已考虑到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要求。即使是内河船船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低水平产品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所以,船配企业必须有长远的眼光,勇于开拓进取,而不要老是跟在别人的后面发展。


  目前,为满足新的国际海事规范要求,造船界提出了多种提升船舶能效水平的方案,除优化船型设计外,更多的方案集中在船配设备的节能减排技术开发之上。另外,随着船舶压载水管理公约等一系列国际海事公约、规范在未来不断实施,也必将催生出许多新型船配产品。


  “市场对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自主品牌船配产品越来越难以满足更高标准的要求,这给船配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果无法顺利跨越这个门槛,其所占的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变小!”王锦连指出,不光是远洋船,就连内河船、江海直达船等非远洋船舶对绿色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亚游平台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亚游平台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