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二不达标,多晶硅产业陷污染迷局


时间:2012-04-13





尽管头顶清洁能源的光环,但“高耗能”、“高污染”的帽子,却一直与光伏产业如影随形。


  3月28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报告称,目前国内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多晶硅企业能耗和环保都不达标。但同时,该组织也强调称,“近零排放”技术上并无瓶颈。


  而这,与业内专家“光伏污染是个伪命题”的坚持也不谋而合。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个清洁能源产业不“清洁”呢?


  达标企业不足三分之一


  从曾被外媒炒得沸沸扬扬的洛阳中硅污染门,到晶科能源的排污致癌案,光伏污染,时不时刺激着公众的神经。


  十余家光伏企业,三四个月的走访调研,一本《中国光伏产业清洁生产研究报告》———绿色和平得出的结论是:“整个光伏产业的清洁生产状况确实不令人满意。”


  以产业上游的多晶硅环节为例。中国的70多家多晶硅企业中,只有20家达到2011年工信部颁布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要求。“这说明,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多晶硅企业的能耗和环保达标能满足清洁生产的基本要求。”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李昂告诉本报记者说。


  即便如此,这20家企业也参差不齐,有的生产规模达到了万吨级,有的规模较小,有的还在建设中没有实际生产。


  而除了多晶硅环节,在下游的200多家组件企业中,也只有少数几家上市企业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了其能耗水平和“三废”排放情况———而这也是目前披露光伏企业环境信息的惟一渠道。


  “这暴露出中国光伏企业对清洁生产的认识不足,还多停留于口号和形式上。由此产生的违法、违规隐患,比如在常规污染控制方面就存在很多漏洞。”李昂说。


  晶科能源即是一例。


  去年9月19日,该公司遭浙江海宁村民举报“排污导致31人患上癌症,6人患上白血病”,掀起轩然大波。后经调查,该公司承认其含氟固体废料堆放不当,被暴雨袭击后经雨水管线排放至附近小河。


  尽管该公司坚持认为这只是一种巧合,但这也恰恰暴露了其在管理上的漏洞。


  必须要指出的是,目前国内也有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的多晶硅企业。以江苏中能为例,该公司多晶硅单位能耗水平已降低到80kg/kWh,且生产工艺过程基本实现了循环利用。


  但这毕竟是少数。中国的大多数多晶硅企业还与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目前国内还没有企业能做到100%的四氯化硅和三氯氢硅的循环生产,没有达到‘近零排放’的标准,”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主任常瑜肯定地说。


  她是上述报告的主要作者之一。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亚游平台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亚游平台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