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业升级不能仅依赖并购


时间:2012-04-06





我国企业有能力整合产业链,但国外已经设置了壁垒


一年前还满怀希望地帮助我国企业“走出去”、到海外并购的梁训暄,现在过起了“宅男”的日子——2011年在海外的两起并购眼看就要成功了,却在最后关头被否决。


提起此事,梁训暄有些无奈。梁训暄是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也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积极倡导者。他曾多次参与我国机床企业的海外并购,包括北京第一机床厂并购德国瓦德里希科堡公司等。


现在,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国内。作为机床工业行业的资深专家,梁训暄认为,随着国际竞争环境的恶化以及欧美对我国企业技术壁垒的增强,我国的机床行业应该苦练内功,向“专、精、深”方向努力,实现产业升级。


梁训暄说,从表面看,国内、国外企业各占我国机床市场的50%份额,但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占据的50%份额属于中高端市场。


并购非良药


2012年农历年后,三一重工并购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普茨迈斯特的消息让行业人士感到振奋。这是继中联重科2008年完成对意大利CIFA并购之后,中国机械制造业一次更大规模的并购。


紧接着,又有消息说,徐工机械将要对世界排名第二的混凝土机械公司——德国施维英公司进行收购。


相比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在海外市场的快意驰骋,机床产业在海外并购遭遇“寒流”,壁垒日渐提升。


作为机床行业第一个“吃螃蟹”者,2001年,秦川机床厂获得了美国ABM拉削公司60%的股权;3年后,秦川机床厂获得了拉削公司100%股权。


尔后,我国机床企业尝试大规模走出去,迄今为止,机床行业已经完成了十几起海外并购,包括沈阳机床并购德国希斯、大连机床并购美国英格索尔、上海明精机床公司并购德国沃伦贝格公司。


这样的好光景似乎难以重现。“我国企业已有能力整合产业链,但是国外已经设置了壁垒。”沈阳机床董事长关锡友说。


“机床行业结构升级速度非常快,客户需求的产品水平高、产品类别丰富。在这个市场,我国企业和世界强手在竞争中,市场份额在减少。”


究其原因,仍是我国企业技术水平不高。


在不少人看来,并购是我国机械行业弥补技术短板、走出去参与国际竞技的良药。而这种想法,在已经尝试过并购的沈阳机床看来,过于理想化。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亚游平台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亚游平台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