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被允许全面进入,交强险亏损背后的千亿市场


时间:2012-04-05





自中国进入WTO谈判阶段以来,西方国家一直将“保险市场是否全面开放”作为中国是否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重要论据。2012年2月14日,中美发布《关于加强中美经济关系的联合情况说明》。中国明确表示将对外资保险公司开放交强险,修改法规等程序后,将正式颁布实施。经过5年讨论,保险市场的大门终于开启,外资企业在保险行业被允许全面进入。

  “打开大门迎接外资险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迟早的事,只是,这个时间点比很多人预想的早了些。”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魏迎宁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保险行业作为最先全面开放的“金融先行军”,具有重要的风向标意义。

  亏损背后的千亿市场

  在大门完全打开之前,中资险企仍躲在政府赋予的保护伞之下,享受着车险领域的绝对主导权。

  受国家政策的约束,在华外资财险如要经营车险业务,必须“依附”于中资财险——外资财险与中资财险组合,先销售中资财险的交强险,再销售外资财险的商业第三者责任险下称“商业车险”.

  “中国的财险市场中65%左右的市场份额是车险业务,外资险企受制于政策约束,不能在车险业务领域发挥,也就丧失了财险市场的半壁江山。”普华永道中国保险业主管林同文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目前,经营商业车险业务的外资公司不超过10家,包括利宝互助、三井住友、三星、国泰、安联、现代等。“他们只承保商业车险,市场份额小得可以忽略不计。”

  事实上,交强险并不是香饽饽,甚至是一个亏本生意。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自2006年7月1日实施交强险承保以来,除2008年略有盈利之外,交强险业务的整体亏损一年多于一年。2009年,交强险整体经营亏损29亿元;2010年,整体亏损72亿元,其中承保亏损97亿元,投资收益25亿元。

  “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交强险的价格一直是由国家统一制定,根据现在的市场情况可以发现,费率的标准明显偏低,所以保险企业的承保利润得不到保证,亏损也就成为了全行业的通病。”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向《中国经济周刊》指出。

  即使如此,外资财险公司却一直眼巴巴地等着能“有资格亏本”,因为在连年亏损的交强险背后,是规模近千亿的商业车险市场。

  “只有具备了销售交强险的资格,我们才能真正进入车险市场,独立自主地开展业务,分享商业车险的蛋糕。”苏黎世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交强险对近年来商业车险投保率的上升作出了积极贡献。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交强险实施以来,机动车投保率从2005年末的36%提高到2010年末的49%,汽车投保率由58%上升到79%。

  以一年4000元的汽车“全险”保额为例,交强险仅在800元左右,剩下3200元均为商业险,因此,在小幅亏损的背后,是更大份额的盈利空间。“其目标更多在于交强险之外的商业车险,如三者险、不计免赔、车损险等。”苏黎世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负责人透露说,交强险的开放打开了外资险企进入车险领域的“绿色通道”。

  狼来了?

  保护伞拿开,外资险企涌入,中资险企大呼“狼来了!”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外,交强险已运作多年,外资险企积累了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管理经验,在中国的大门敞开之后,外资险企的涌入将使原有市场份额彻底翻盘,行业洗牌之后,中资险企将落于不利地位。

  而利好的信号刚刚释放,外资险企就已一片欢腾。苏黎世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负责人第一时间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苏黎世有丰富的车险运作经验,非常愿意参与到国内车险业务经营中。”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亚游平台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亚游平台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