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目前怎样才能向前发展?如何实现商业化?何时才能进入百姓家?对于这一系列问题,我的观点是:发展电动汽车是汽车工业的必然趋势,大家不能再犹豫,而中国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在发动机和变速器等传统汽车技术方面缺乏关键技术,很难“超车”。而我国政府在推动充电站等方面的力度很大,在稀土、锂资源上不受外国制约,拥有自己的优势,所以中国汽车业应该将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作为终极目标来发展。其中,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是小型化、轻量化和低配置。
我国发展家用轿车的启示
目前,大家普遍认为以动力电池组为核心的整车结构设计,是纯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但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之路,以及如何进入家庭,首先要从轿车进入家庭的经验来寻找启示。我国轿车进入家庭是从1984年改革开放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记得当时我在东风汽车公司参加家用轿车研讨会的时候,听到有关领导断定家用轿车不适合中国,中国不可能发展家用轿车,我当时就懵了,题目都不要了,会还怎么开?后来,大家想了一个办法,就是鼓励私人买车。直到2003年,家用轿车才开始比较迅速进入中国家庭,现在东中部地区已经基本达到了家庭轿车的目标,北京甚至都限购了。目前看,我国家用轿车基本已经达到饱和,社会已经承受不住了。
轿车进入家庭的20年历程启示我们,只有达到了汽车性能、价格要求和批量生产能力,以及基础设施要求,才基本具备进入家庭的条件。反观电动汽车当前的现状,很多方面远远没有达到以上条件,至今没有一款可以进入家庭的电动汽车,我想买都买不到。因此,我认为电动汽车进入家庭要比轿车进入家庭所需要的时间更长,要解决的问题更多。
推广私人电动汽车的三条路径
发展私人使用的电动汽车需要从汽车、环境和商业模式三个方向共同努力。第一,努力研发电动汽车整车。所谓整车,要含有车身和底盘,要按照电动汽车的特点进行设计。我们即将出台的纯电动汽车乘用车的技术标准要求:前轴负荷需超过55%;有一定的行李厢面积;通过碰撞实验。因此,车企在进一步抓紧关键技术攻关的前提下,需重点解决系统集成问题。例如电源系统包括电池单体、模块、电池包、管理系统、充电系统等;驱动系统包括电机及控制系统、传动系统等;整车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仪表、线速及其附件等,都要有产业化的供应体系。
第二,努力构建用车环境。当下,我们迫切需要加紧充电系统的建设及标准的完善。打个比方,有一个电动汽车厂商要送我一辆车,我说对不起,我没法要,我家住四楼,停车位不够,也没有充电的设施。而且,外国的标准不一定适用中国,北京的标准也不一定适用于杭州,各地不同的用车环境和条件,决定了充电设施建设及标准设置的差异性。
第三,努力开发商业模式。私人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选择,要兼顾“四个一”:一个合适的车型,一个合适的技术路线,一个合适的使用地域,一个合适的使用群体。首先,要把技术路线选定。我们要根据自身的条件,确定到底是发展纯电动汽车,还是一般的混合动力汽车。其次,要选好适用的车型。目前,电动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不具备做长途车的能力,坐出租车用也是不恰当的。因为,不是所有的车型都能当出租车的。杭州市前些年就有过一个教训,由于杭州是一个旅游城市,经济比较富裕,当地政府在出租车换代的时候选了三款车,有红旗、帕萨特和索纳塔。可是,跑到四五十万公里以后,只有索纳塔没出问题。因为前两款车没有经过出租车运营的检验,而索纳塔在韩国通过了出租车运营的考验。相比较而言,纯电动汽车更适合做短距离的上下班代步工具。再次,要选好适用的区域。去年在上海开电动汽车国际研讨会的时候,我就指出,东北出了山海关以后,除了大连,基本不适合用纯电动汽车。为什么?天气太冷,电池发电能力就差。有些厂商忽悠说,他的车在零下40度能跑很远,把电池包起来就可以实现,但是这样成本就上去了,这根本不具推广价值。最后,要选好适用的人群。私人电动汽车一定是面向相对富裕的中产人群。这辆车应该是家庭拥有的第二辆车,当家庭成员上下班的时候可以用电动汽车,老年人上医院、上超市可以用电动汽车,而年轻人出去郊游,则还是用传统汽车。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亚游平台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