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敢问路在何方


作者:郭钇杉    时间:2012-02-28





  近两年,全球实体书店的倒闭潮汹涌而至。今年7月,美国连锁书店博德斯宣布倒闭。近日,全国首家教育图书专业书店、有30多年历史的上海书城淮海店正式停业。虽然称此后还会择新址开业,但还是难免让人联想到实体书店倒闭潮似乎正从民营书店开始向“新华系”的国有书店蔓延。

  资深出版人刘明清曾经说,判断行业最低谷要以新华书店为尺度,因为新华书店拥有更多的资源和垄断优势,只有到新华书店这样的主渠道也出现问题,才是最低谷。如今,这一幕竟然已经来临。

  在移动互联改变读者的阅读、购书习惯的今天,传统实体书店原有的经营模式似乎已经步履维艰。面对水涨船高的运营成本以及网上书城、电子书的冲击,实体书店能否继续生存?网络时代其出路又将在何方?

  实体书店难以为继

  据有关资料显示,从2007-2009年,我国民营书店就减少了1万家。2011年,全国实体书店更是集体跌入寒冬,不少行业佼佼者都面临关张窘境。

  在这一轮实体书店倒闭潮中,最先倒下的是民营书店。业内人士介绍,一本书的出版成本占书价的35%-40%,加上管理和发行费用,到了分销商手里是65%左右,去掉物业租金和员工工资,能有2%-3%的利润已经不错了。

  去年6月,被誉为北京三大民营书店之一的人文学术书店“风入松”贴出维修通知,暂停营业至今。风入松董事长王洪彬曾无奈地表示,风入松目前所在地的房租价格已达每月5万元,不堪重负。

  民营书店大多陷入两难境地,想吸引客流,书店希望选址繁华地段,但天价的租金让不少书店望而却步,只得搬到较为偏僻的区域设店面,但门庭冷落又让书店难以为继。

  相比之下,“新华系”的国有书店虽然没有房租的困惑,但人工成本、运营成本和网络书店价格优势对实体书店的冲击与民营书店无异。早就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只是安于现状,任多米诺效应继续传导下去,“新华系”的国有书店同样岌岌可危。

  除了运营成本,网络书店的冲击愈加猛烈。令网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去年底苏宁易购正式进军图书市场,一次性上线品类数量达60万册。苏宁图书频道一上线,便开始“0元售书72小时”的“自杀式”促销,上线首日销量达7万册。当当网更是不甘示弱,以店庆为名打出“满100返200”的标语。随后,京东又推出“京东商城图书周年庆”活动,当天部分图书5折封顶、限时折上折以及持续27天的连发式促销。

  苏宁易购、京东、当当此番白菜价地售书,基本属于“赔本赚吆喝”。出版业内人士称:“不管是苏宁易购还是京东,涉足图书行业都是幌子,他们是用最便宜的行销工具去吸引网站流量、扩大规模。”

  在人工成本、房租、经营成本全部上升的局面下,又与网络书店竞争愈加激烈,不论是民营书店还是“新华系”国有书店,都有压力,要想扭转局面,只有调整结构。据了解,从2005年开始,国内多个省份的新华书店都纷纷开始重组改革。然而其盘子大包袱也大,想要在成本上升、网络挤压的种种困境中走出一条新路来,并非容易之事。

  探寻多种经营

  对传统实体书店的相继停业表示叹息之余,也希望能保留一方可以洗涤心灵的阅读净土。实体书店是否会被网络书城所替代?那如果要继续经营实体书店,未来发展空间在哪儿?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现代市场营销研究中心主任晁钢令认为,网络再发达,都不可能完全取代实体书店的位置。但实体书店必须改变目前经营模式过于单一的缺点,将体验和休闲的功能发挥出来,同时形成更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根据市场发展变化逐渐调整运营模式。

  目前,采取多种经营模式的书店中,最常见的是“割地出租”,引进咖啡吧、面包房或者文具店收租金,在营销上相互带动。也有不少书店尝试在网络上开辟销售平台,试图缩短自身与网络书店之间的差距。

  此外,不少业内人士呼吁政府减轻实体书店的税赋,以达到扶持该产业的目的。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仅通过减税来救实体书店远远不够,关键需要激活实体书店自身的“造血能力”。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亚游平台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亚游平台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