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传统产业相比,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规模小、中小企业为主等阶段性特征,实现做大产业规模的战略目标,单纯依靠市场机制难以克服产业扩张的资本、市场等瓶颈制约。
● 只有发挥政府与企业各自的优势,形成“政府引导加企业主导”的投资扩张机制,才能有效克服新兴产业扩张的各种瓶颈制约。
● 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产业创新的萌芽期,虽然投资前景广阔,但风险大、门槛高,需要与技术创新配套的投资机制创新。
●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创新投资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加企业主导”的投资扩张机制,形成新型的风险投资机制,创新政府与企业的空间布局投资机制。
所谓产业投资机制是指为实现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由一定的投资主体实施的投资方式的组合模式。随着产业化和技术的进步,投资越来越成为拉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投资机制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成长目标,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意义。把握投资机制和规律,对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熟、稳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新兴产业的成长规律与投资机制的特点
产业成长是指产业经历其生命周期的过程,一般要经历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4个阶段。在产业周期变化中,一般要经历产业规模变动生产能力、产业质量变动生产方式、产业组织变动生产分工与协作3个方面的变动过程,即通常所说的由小到大生产规模扩张、由弱到强生产方式进步、由粗到专产业组织升级的发展过程。
新兴产业量的扩张由要素投入决定的生产能力的变化规律与投资机制
按照产业周期演变的理论,在产业周期的不同阶段,由生产要素投入决定的生产能力即产业规模会发生“形成-扩张-平稳-萎缩”的阶段性变化。
产业形成期,也就是新兴产业生产能力的创业期。企业数量少,生产批量小,产品品种单一;制造成本高,宣传推广费用大,销售价格高;产品未被普遍接受,经营一般处于亏损或微利状况,产业规模扩张对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都有大量的需求,但投资风险较高,对创业投资的吸引力较大。
产业成长期,也就是新兴产业生产能力的扩张期。企业数量增加,企业规模扩大,实现标准化批量生产,产品多样化;成本下降,市场扩大,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利润率提高;处于追加投资的极佳时期,因此大量投资加入,产业规模迅速膨胀。
产业成熟期,也就是新兴产业生产能力的稳定期。投资者进入减少,厂商数量与生产规模相对稳定;生产能力扩张速度减缓,进入企业减少,产品差异性很小;市场趋向饱和,产业利润率下降;生产、投资具有非常明显的递减型特征。
产业衰退期,也就是新兴产业生产能力的萎缩期。这个阶段市场需求开始减少,价格下跌;产品和生产能力大量过剩,企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厂家纷纷从产业中退出转向其他产业,产业重组和退出加快,产业重组与并购频繁,投资具有非常明显的退出转移型特征。
新兴产业质的成长由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决定的生产方式的变化规律与投资机制
按照产业周期演变的理论,在产业周期的不同阶段,由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决定的产业生产方式会发生“萌芽-突破-平稳-过时”的阶段性变化。
产业形成期,也就是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的萌芽期。这个阶段产品技术研发不成熟,没有统一的标准,产品设计与开发处于极度动荡中,科技研发存在很大的风险,科技研发成果的市场化程度低下,对于倾向于稳定收益的实业资本并不适宜,但对倾向于高收益的风险资本而言,则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产业成长期,也就是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的突破期或扩散期。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模仿和改进,产品有了技术上和性能上的差异。由于科技研发成果市场化的程度提升,核心技术的创新取得突破,技术路线趋于成熟,逐步形成了行业技术标准,企业创新投资有了长足的进展。
产业成熟期,也就是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的稳定期。产业专利技术被企业熟知并广泛应用,行业技术标准定型,生产技术没有突破,产品技术含量降低,企业开始寻找新技术的替代方向,技术研发投资的增长力度明显减弱。
产业衰退期,也就是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的萎缩期。在这个阶段,生产技术没能实现突破性进展,技术在本国或在某一个应用领域内已经过时,企业尽可能延长技术寿命,实现技术的平稳升级和过渡,技术研发投资明显转移。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亚游平台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