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次表态看美国决策层乱象


作者:李德金    时间:2015-12-10





2015年12月2日,在美国南加州发生的枪击案,导致14人死亡,21人受伤,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发生“枪难”最严重的一次,尤其是在“9•11”之后,美国对此类“恐怖犯罪”定性更加小心谨慎。但这一次似乎是个例外,一案竟然有“三次定性”:一时说与恐怖组织有关;一时又说是个案,与恐怖组织无关;一时又否定之否定回到圆点,承认是恐怖行为所致!而且其中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表态。这说明美国现在说话办事有点乱,尤其是在决策层。

照理说,依法办案就是重事实重证据。像美国加州发生的枪击人命案,死伤35人,有人证物证,事实很清楚很明显应该算是一起“恐怖案件”。否则,手段怎么会如此残忍极其恶劣呢?何况还是在光天化日之下,有预谋集中滥杀无辜,更应该罪加一等!可在这个人命关天的紧要关头,美国决策层为什么对此案就说不清道不明呢?其中隐情自个最清楚,不外乎与当前的反恐形势有很大关系。

众所周知,自美国主导的反恐联盟轰炸极端组织IS一年多来,并未使IS大伤元气,相反,在美国把反恐重点放在支持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旨赶巴沙尔下台的时候,被轰炸的IS却出现越炸越强、越炸越疯狂、越炸越嚣张的势头。今年10月31日,俄罗斯一架民航客机在埃及西奈半岛被极端组织击落,导致机毁众多人员伤亡;11月13日,IS一伙恐怖分子在法国巴黎发动了系列爆炸案,致使120多人死亡,300多人受份。据说,俄罗斯一架民航客机遭袭,是因为俄应叙利亚总统巴沙尔请求,于9月30日起猛烈空袭IS而造成的;法国巴黎发生的系列爆炸案是由法国的反恐行动在欧洲乃至世界上来说都是走在最前面而导致的。因此,在这些连续性恐袭面前,美国学乖了,不再对“恐袭案”轻易下结论,生怕引起连锁反应,而招来更大杀身之祸。假如果真这样,奥巴马的对外反恐政策就会遭到民众的质疑和反对。这是其一。其二,美国想尽力使这次枪击案不与恐怖组织挂钩,避免与恐怖组织在美国发生正面冲突。要不然,美国凭借高端侦探手段,为什么迟迟对此案定不了“性”呢?说实话,此案“人证物证”俱在,一次发布待查,二次就可敲定。那美国认定“12•2”案为何百般艰难痛苦,举棋不定,出尔反尔,说白了,就是一种恐惧心理在作怪,怕再惹火烧身。其三,认定“恐袭案”标准不够完善。像这样证据确凿的重大恶性“恐袭案”,不管发生在哪儿,是不是与恐怖组织有关,都应算“恐袭案”。因为,当下恐怖活动经过媒体曝光,在世界上已经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所以,一国一地遭恐袭,不一定与恐怖组织有直接联系。反之,如果是这样,那岂不是每一起“恐袭案”都要经过世界公认的极端组织、恐怖组织、IS恩准发通行证,否则,就不算“恐袭案”了吗?!这是什么逻辑?说到底,在俄罗斯主导反恐打击极端恐怖组织IS第二支力量出现的时候,美国反恐目的意图尚未达到,又遇恐怖活动猖獗抬头,就想借势朝后退一步,避一避风口浪尖,以求明哲保身,使自己不成为遭受恐怖袭击的重灾国,而实际上是让小兄弟法国、德国、英国往前冲,让他们与俄罗斯一道成为美国坐阵指挥打击IS的急先锋。但是,美国的如意算盘打算了。12月10日,据世界舆论披露,12月2日,美国南加州发生的重大枪击案的有关人员曾在加拿大一所学校接受过相关专门培训。这说明美国试图要洗清与恐怖组织的关系,结果是越洗越不清。

当然,美国决策层发声出现乱象由来已久,不单单表现在这次枪击案上。在土耳其11月24日击落俄罗斯反恐战机问题上,在土耳其一支营级规模的装甲部队于12月3日夜间至4日越境进入伊拉克问题上,美国站错队拉偏架,与“公平正义”背道而驰,睁着眼睛说瞎话,该支持的不支持,该反对的不反对,完全丧失了大国在大是大非面前应具有的敢于担当的形象。同样,在南海问题上,美国也是言行不一乱发声。奥巴马总统在美国在中国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会谈时,曾多次表示美国在南海问题上不选边站。可是,在美国军界就此发出不同声音的时候,并且还派军舰军机抵近中国南海岛礁侦察的时候,奥巴马手下又说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代表政府。难道美国军方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武装力量吗?不接受奥巴马指挥、调动、派谴?这些事实一次再一次说明,在反恐问题上,在地区争端问题上,最容易考验美国的国格和人格。本来美国在国际大家庭中有许多地方是可以发挥正面积极的引领作用的,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而在实际操作中,美国“好心”为什么没有获得“好报”呢?一向甘当“世界警察”的美国,为什么不能和世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呢?为什么还处处受到世界潮流甚至是来自盟友的反对呢?……究其原因,就是在政策上、言论上、行动上,“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再加上私心太重,一切总以自己的利益得失为标准,那说什么干什么都会“失声”,走样变形,以至于出现一些令人不愉快的决策乱象,是在所难免的。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亚游平台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亚游平台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