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诺贝尔奖官网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5日中午11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当地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学者Satoshi Omura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该奖项。
屠呦呦也由此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人。
报道称,此次奖项是由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将委员会主管乌尔班·兰达勒颁发的。以上前两人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新疗法,而屠呦呦则是发现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报道指出,随后,物理学奖最早将于当地时间10月6日上午11:45公布,化学奖最早将于于当地时间10月7日上午11:45公布,和平奖最早将于当地时间10月9日上午11:00公布,经济学奖最早将于当地时间10月12日下午13:00公布,文学奖的具体公布时间待定。
屠呦呦简介
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主要获奖经历:
1971年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
1972年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
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
1984年青蒿素的研制成功被中华医学会等评为“建国35年以来20项重大医药科技成果”之一;
1987年被世界文化理事会授予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状;
1992年双氢青蒿素被国家科委等评为“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
1997年双氢青蒿素被卫生部评为“新中国十大卫生成就”;
2009年获第三届2009年度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氏中药发展奖;
2011年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生命。”
2015年获得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1901年开始颁发,第一位获奖者是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他的主要成就是对白喉血清疗法的研究。在所有获奖者中,最年轻的32岁,最年长的87岁,平均58岁。其中还有11名女性获奖者。
转自:东方财富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亚游平台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