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首引日本技术净化池水 细菌“吃”脏污有一套


时间:2012-03-06





三坊七巷中雅致的院落总有一池碧水相衬,这样的清幽美景让不少游客流连忘返。但你能想象到,这些假山池曾经是居民的排污所吗?池水又是如何变干净的呢?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开始,三坊七巷首次采用源自日本的生物修复技术,以培育益生菌“吃”掉脏污的手段,逐步完成了刘家大院等院落5口假山池的水体净化。

曾为污水池 净化难度大

据介绍,三坊七巷的景观水体原位修复工程已经完工的有刘家大院、光禄吟台、林聪彝故居及小黄楼四处共5口假山池。承担本次净化工程的福州市环保局高级工程师李复员介绍,在三坊七巷改造前,许多居住在此处的居民把假山池当做污水、便溺的排放所,造成水质严重营养化,滋生大量的绿色藻类。

“特别是夏天,人还没靠近水池边,大老远已经能嗅到浓重的臭味。”李复员说道。她还介绍说,在未整治之前,林聪彝故居假山池边上的老榕树在池底沉积了厚厚一层落叶。1米的水深,光底泥厚度就达到0.6米。工作人员捞起掉落在池中的落叶后,“洗了十次手还洗不掉手上的臭味”。

由于这些假山池长年靠底下涌泉补给,封闭的空间没办法与外界进行水体交换,自净能力很差。但出于维护完整景观效果的考虑,池水净化不能采用将原池水抽干、把底泥挖掉的传统做法,这给池水净化带来了一定难度。

细菌“吃”脏污 生物修复一举两得

据李复员介绍,2007年时国内首次引进日本景观水体生物修复技术。这种技术原先主要用于鱼类养殖场的水体净化,此次用于三坊七巷的景观水体修复尚属首次。

据介绍,这种净化技术针对的正是如三坊七巷院落内水池这种没有水体互换的封闭空间。只需要把生物制剂和生物酶按比例投放到水池内,混合的溶剂就能在水面形成一种长效的制剂。这种制剂悬挂在水中几天后,益生菌就能以几何级数的裂变大量繁殖。

投放一段时间后,水里的有害物质会被益生菌消化成水、二氧化碳以及氨基酸,水面也会形成一层类似油污的漂浮层。这时候只需要把这一层漂浮层打捞掉,再重复原先的步骤,定期保养,就能完成水质净化的过程。此外,益生菌分解出的氨基酸,还能提供给水生植物和鱼类更好的营养,有一举两得之效。

目前,光禄吟台、林聪彝故居、刘冠雄故居及小黄楼(2口池)的5口假山池清澈见底,水质检测达到五类水以上标准。“只要定期养护,补充生物制剂和生物酶,这样的水质可以长期保持。目前,我们也在向有关部门建议,可以引入该项技术用于内河整治。”李复员说道。

来源:东南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亚游平台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亚游平台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