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污染作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塑料垃圾数量之多、分布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已引起各方关注。"以竹代塑"基于我国在竹资源与竹产业方面的优势,为减少塑料污染带来的环境与健康威胁提供了一条新路。在"中国笋都竹乡"福建省南平市,竹产业链不断延长,从一次性快消品到竹材料、竹食品深加工,当地竹产业显示出蓬勃生机。
去年,南平市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0亿元。目前,全市现有"以竹代塑"产品生产规上企业172家,所生产的数千种产品已涵盖《"以竹代塑"主要产品名录(2025年版)》中的4大类18小类。竹筷、竹签、竹菜板、竹咖啡搅拌棒等一次性竹制品已成功销往欧美、中东、拉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竹产品的研发在食品领域不断延伸。以笋竹加工剩余物为原料,研发出低血糖生成指数的笋竹纤维功能大米,不仅能保护人体的肠道,而且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峰值。这是福建省竹产业链特聘专家团的平台成果,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中试阶段,市场前景广阔。
不止竹子,竹笋也正在成为挖出来的"金娃娃"。大武夷绿色食品研发中心采用订单模式,农民挖多少收多少,同时开发了含油量仅为一般薯片15%的竹笋脆片、开袋即食的鲍汁笋片等深加工产品,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笋壳和笋皮含15%的蛋白质,可替代部分牧草。我们正在和当地牧场谈合作,这不仅能降低饲料成本,同时避免了二次污染,可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福建大武夷绿色食品科技研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南平市竹企在竹子加工环节投入研发资源,加大设备升级力度。"以前每年都有工人被切伤手,使用自动锯竹机后,通过AI视觉算法可以识别竹节的位置,避免切到竹节上,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大幅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伤风险。"福建省上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森永以已经投入使用的自动锯举例介绍道。
竹产业的资源基础是竹子,要保障充足的原料首先需要开源增加产量。南平市工信局副局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专班办公室副主任黄旭应介绍,南平实施"丰产竹林培育工程",通过留笋养竹、竹阔混交、节水灌溉等丰产措施,累计建成丰产竹林373万亩,占全市毛竹林面积57%,年产鲜笋100万吨以上,竹材2.9亿根、约510万吨,为产业提供稳定原料支撑。"南平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年降雨量充沛,土壤类型以红壤和黄壤为主,pH值平均为4.7,有机质、氮素含量充沛,非常适合毛竹生长。"南平市副市长杨新强介绍道,南平有643.5万亩武夷竹,年产106万吨武夷笋,均占全国产量的10%左右,是全国毛竹林面积和笋竹产量最大的设区市。
"武夷竹""武夷笋"是南平市着力打造的区域公共品牌。武夷竹"壁厚、节长、径大、质优",集高强、高韧与高弯曲延展性于一身,材性优异,出材率高。武夷笋"肉质丰盈、口感爽脆、滋味鲜甜、色泽玉润"。今年5月,南平市和国际竹藤中心联合编制并发布《武夷竹》《武夷笋》白皮书,为南平市打造千亿竹产业集群、建设国家级"以竹代塑"示范城市、全面提升武夷笋竹市场竞争力与品牌价值提供了科学指引,为全国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南平方案",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绿色发展示范效应。(周丽娜)
转自:中国食品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亚游平台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