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谷歌眼镜……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设备已来到我们身边,但长时间供电成为一项挑战。记者近日从南京工业大学获悉,该校陈苏课题组通过微流体纺丝技术创制出无纺布电极材料,成为为可穿戴设备供能的最佳选择之一。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据陈苏教授介绍,团队将黑磷复合纺丝液,通过微流体纺丝技术,牵引、固化、熔合成黑磷微纳复合纤维无纺布电极材料,具备高导电性、高能量密度、优异柔性超级电容器功能,可以集成到织物里,为可穿戴设备供能。
“微流体纺丝技术是在传统湿法纺丝快速成型的基础上,结合微流体技术的层流效应,制备出微米级纤维的技术,具有很多传统纺丝技术所不具备的优势,是一种无高压电流、节能、安全且操作简便的纤维制备技术。”该课题组武观老师说,更特别的是,微流体纺丝技术可利用微流体的扩散和层流效应来控制纺丝液的组成和结构,通过模拟生物纺丝器的运作功能来制备出结构可调、排列规整的微纤维。微流体纺丝技术具有快速传质传热、精确操控、易于并行放大、高度可控的连续化生产等特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到生物、医疗、能源、国防等领域。
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全球市场年产值约为280亿美元,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该研究成果提升了在微流控受限空间下构筑一维纳微纤维储能穿戴材料认知水平,可望在LEDs、智能手环、柔性显示器等可穿戴领域获得广泛应用。(通讯员周伟 记者张晔)
转自:科技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亚游平台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亚游平台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