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物联网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 中经社《2024-2025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在无锡发布


亚游平台网   时间:2025-11-03





 10月31日,2025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无锡开幕。期间,中国经济信息社党委常委、总裁曹文忠在2025智能传感器(无锡)创新发展大会上发布《2024-2025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下称《年报》)。

 今年是中国经济信息社第十六年跟踪研究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并发布《年报》。《年报》聚焦全球物联网热点议题,从连接、技术、应用、生态等多维度,全面阐释全球物联网发展和应用的新特点、新趋势、新机遇,系统研究近五年我国物联网产业政策变化特点和趋势,基于中国经济信息社“行业洞察系统”产业数据服务平台,从产业集聚力、产业成长力、产业创新力和产业影响力四大维度,系统评估2024年全国城市物联网产业竞争力,并就加快我国物联网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发布现场)

《年报》显示,过去一年,全球物联网产业正经历从“连接规模”到“智能深度”的质变,呈现出新连接、新技术、新应用、新生态等四大热点。在新连接方面,网络空间正从“局部互联”迈向“全域通信”,全球6G研发进入技术攻关关键期,卫星物联网逐渐从一个补充性的技术方案转变为多行业的关键基础设施。在新技术方面,设备运行从“感知连接”迈向“融合智能”,全球大规模算力部署向更高性能、更优协同方向演进,传感器行业形成不同竞争定位,人工智能正推动物联网向更高阶升维。在新应用方面,服务范式从“感知世界”迈向“参与世界”,语义物联网发展成为重要方向,“空间智能”与“具身智能”融合,催生出能感知、会思考、可执行的“AIoT智能体”,“工业互联网+大模型”应用需求激增。在新生态方面,发展方式由“高速增长”转向“量质齐升”,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业界关注重点。

《年报》指出,近年来我国物联网产业蓬勃发展。截至2024年,物联网产业链企业总数突破32万家,五年净增超13万家,年复合增长率达10.8%。其中,传感器、物联网芯片、通信模组等关键节点汇集企业数近10万家,约占三分之一。区域分布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核心集群特色鲜明,广东、江苏、浙江三省企业总量占全国四成,深圳、北京、上海、杭州、无锡等城市引领格局愈加明显。创新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2024年,我国物联网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增至2300家,较2020年增长超25倍;专利总量实现翻番,高价值专利占比、发明专利授权率、平均专利价值度均持续攀升。

 “解码”物联网城市发展新格局,《年报》显示,综合竞争力方面,深圳和北京构成全国“双极”,上海、杭州、无锡稳居前五,头部城市在四大维度和产业链重要环节均引领全国产业发展。产业集聚力上,深圳、北京、苏州等表现突出,其中深圳在企业数量等规模指标上领先,无锡在企业密度及新增企业占比优势明显。产业成长力上,无锡在感知层领跑全国,成都、武汉、西安等中西部城市营收增速较快,北京、深圳、上海的企业融资稳居全国前列。产业创新力上,深圳多类创新主体数量居全国首位,青岛和杭州物联网产业链企业专利增速居前,深圳、北京高价值专利占比较高。产业影响力上,北京、深圳、上海、无锡排名前四。

 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无锡在MEMS芯片制造、传感器等细分领域影响力显著。无锡高新区是无锡发展物联网产业的核心区,近年来其高端芯片及智能传感器产业加速突破,连续三年位列全国十大MEMS传感器园区前三位。

《年报》认为,融合化、智能化、安全化、绿色化是物联网未来发展主流方向。如智能物联网,6G、AI、量子计算等技术将加速赋能,场景应用更加关注智能化和价值化;产业物联网,行业生产模式与价值创造逻辑变革,有望催生新型商业模式及服务体系;消费物联网,消费体验与安全为发展重点;空间物联网,“通感智算一体化”或成未来重要趋势。

 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年报》建议,进一步统筹政策、要素供给与安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加大生态主导型企业培育力度,创新拓展场景应用,推动物联网赋能千行百业。(赵畅)


  转自:中国日报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亚游平台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亚游平台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