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沙宁乡市清水湖实验小学的音乐老师尹碧文通过独创的“喊麦”式音乐课在短视频平台上走红,他先是在课堂上用“喊麦”的形式在课堂上带动学生唱歌,后来又在抖音平台上推出了与网友互动的抖音音乐班合拍活动,一句“抖音音乐班,到!”吸引了大量网友与之互动合拍,仅大学生就有8万人参与,这一行为既是一场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也是教育者与广大青年之间的有效沟通,更给高校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带来了启示。
启示一:用“年轻化表达” 搭建沟通桥梁
当下的大学生是在网络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习惯于从网络上获取知识和开展互动,辅导员如果还把思维固化在开班会、填表格、发通知的传统沟通模式,很难走进大学生的内心,难免陷入你讲我不听的单向输出困境。因此不妨借鉴“抖音音乐班”的做法,把思政教育、学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例如用短视频互动的形式来给同学们讲解资助政策,用情景剧演绎的形式来传授宿舍相处之道。化被动灌输为主动参与,让辅导员的声音真正入心入耳入脑。
启示二:用“创新化场景”延伸教育边界
高校辅导员可以借鉴尹老师的做法,在办公室和教室以外,借助短视频平台、社交软件来拓展教育场景,例如对于学业困难的学生,在社交平台上发起“每日打卡”的活动,让同学们在线上线下共同学习互相监督;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拍摄系列的科普短视频,融入真实案例和趣味测试等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收获知识,真正实现“抖音音乐班”事例中跨越地域和时间约束的效果,。
启示三:靠 “真诚共鸣” 凝聚学生信任
尹老师的视频没有华丽的效果也没有刻意的包装,镜头里写满了真诚与真实。对于辅导员来说,真诚也是最大的秘诀。大学生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而不是被管理和说教,在跟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辅导员可以借鉴尹老师的做法,少布置一些行政化的指令,多一些共情式的倾听,少一些标准化的做法,多来一点有温度的关心关注。就像尹老师能记得住每个学生的状态那样,辅导员也可以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兴趣爱好和焦虑困惑,朋友圈上的一条点赞和短视频下的一句留言都能在学生内心泛起涟漪,让学生感受到真心诚意,育人工作自然就能事半功倍。
启示四:借 “网络力量” 放大育人效能
抖音音乐班的走红,离不开网络平台的助力,当下是网络时代,短短一条视频可以在一秒钟内被转发几十上百次,辅导员也要学会借力,放大育人效能。在平时的工作之余,辅导员可以打造个人IP,定期分享思想引领、职业规划和学习技巧等方面的相关内容,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平时还可以在平台上发起正能量话题的征集,例如“大学生要做的100件有意义的事”、“宿舍暖心感人瞬间”等,引导学生广泛讨论。还可以串联学校毕业的优秀校友和合作企业的专业领航人,开展职业规划直播连线活动,让学生足不出校就能获取信息。
“抖音音乐班” 的爆火不是偶然,它背后是教育者对学生需求的精准把握,对传播方式的大胆创新。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不必照搬 “喊麦教学” 的形式,但可以借鉴其核心理念 —— 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在学生需要的地方,做有温度、有创意的育人工作。唯有不断突破传统思维,主动适应时代变化,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里,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湖南理工学院 周彦辰)
转自:日照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亚游平台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