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天,黑的又快又早,明明5点还到处都光亮着,可是六点天就已然全黑了,到了家门口,车刚刚停稳,邻居家的小狗多宝便狂奔而来,站在女儿跟前,尾巴摇开了花。
这样热情的阵仗,无他,只因女儿偶有的几次投喂。女儿因小时候为曾被流浪狗追赶过,从而产生了心理阴影,变的格外怕狗,哪怕是体型偏小的狗,她也是避之不及。然后有几次归家,女儿手上拿着吃食,多宝看到了,就会跑到女儿跟前,想靠近的举止中透着谨慎小心,眼巴巴的盯着食物,女儿没有抵过小狗恳切热烈的眼神,投喂的时候,她快速的把食物丢在地上,然后自己跑得远远的,轻声说着“慢点吃慢点吃,还有还有……”于是在女儿的战战兢兢中多宝心满意足,吃完食物后才会恋恋不舍的回家。我无从知道小狗是因为这份温柔还是这份善意,总之投喂了几次后,也曾有过多次欢欣而来失望而归的情形,然而,这并不影响它第二天的欢欣而来,女儿在它日复一日的坚持或者是习惯中,从害怕到接近到接受,几乎克服了对小狗的恐惧,原来,光阴不仅仅在逝去,也在缝补。
傍晚的幕色渐渐深沉,邻居婆婆家的土砖房,在周遭一众两三层自建房的环绕中,静静的伫立着,漆黑一片,愈发显的孤寂。婆婆自老伴故去后,多年独居。子女们的家隔的不算太远,晨起晚息的,也时有探望。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婆婆离世子女们办完身后事后,这户房子就空置至今。说起这土砖房,打我记事时起,就已经在住。那时婆婆与老伴应该也才四十多岁的年纪,养育着几个儿女,婆婆爱种花,门前的院子种满了太阳花、凤仙花、鸡冠花和喇叭花,这些花几乎都在夏天盛开,各种颜色、各种形态的花满满当当开了一院子,儿时邻居家的大门几乎都是敞着的,很少关上锁上,有事没事的,总爱往婆婆家跑,闲暇之余听她介绍花的品种以及习性,我爱养花的爱好,现在想想,也颇受了婆婆的影响。后来再大了些,我也开始尝试种花,并且有意识的搜罗一些少见的花色,然后我们互相交换花种,丰富自己的小花园。夏天的傍晚,家家户户吃过晚饭,都在门口纳凉,婆婆家的门口因为宽敞,又处于中心位置,大人孩子也都喜欢往她家聚集,婆婆年轻时也读过不少书,时常给我们讲一些鬼狐精怪的旧闻,那时的夜晚皓月皎洁当空,漫天繁星光点辉映,时不时误入的萤火虫尾灯一闪一闪的,总能引起孩子们的追逐。然而刚刚听过的鬼怪传闻又将跑不远的我们拉回到大人身边……临近腊月,婆婆家的院子里就会垒砌一个柴火灶,几家人相互协作,一起背料做年糕。那是忙碌的一天,大人们忙着生火、调制年糕面团,我们就忙着研究年糕的各种吃法,烤着吃、蘸糖吃、香煎吃……
后来,我的身份也随着年岁不断叠加,是女儿、是妻子、是妈妈,身边的人也陆续离开,那院子还在、房子也还在,然而故人离去后,却再难看见那样又高又亮的夏夜天空,也再难吃到那样香甜的年糕。
看来终究还是老了,越来越怀念那些儿时的光阴,然而,光阴是不等人的。如今再听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深深感触于“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的伤感,“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然而,在岁月的洗礼中,容貌的老去、心境的改变无从抗拒,怎样过好这一生的追问却时时提醒自己,认真过、付出过、努力过、珍惜过,就无惧这世间的悲喜无常,有道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心之所向,无问西东。如此,这光阴的故事,将来定会还有续篇…… (撰稿:刘玉芬)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亚游平台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